朝鲜半岛地势狭长,偶有风吹草动,马上波及全国,因此,韩国人的危机感、不安感、焦虑感要比很多国家的人严重得多。这表现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上就是“急性子”,这种心理使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往往表现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概。这说明
A.民族文化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
B.文化内涵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
C.群体文化影响个体的文化素质 |
D.“半岛文化”具有悲剧的气质 |
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一思想对今天我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
B.传统文化完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一致 |
C.中国的现代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
D.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 |
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往往使资本的积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培养孩子的方式是培养他们成年以后的冒险精神,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儒家思想注重长远规划,这可能是一些亚洲国家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非洲部落的血缘关系提供了一张关系网,商人可以通过它获得培训和启动资金。这些例子说明( )
A.市场的形成是自发的 |
B.不同的文化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
C.东西方文化各具有不同的内在气质 |
D.西方文化更适合于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
《周易·贲卦·彖传》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意思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
A.人类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形成和培养的 |
B.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主流 |
C.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
D.中国古代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
在宁夏的贺兰山区,分布着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题材广泛,大小不一,充分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贺兰山是宁夏平原西部屏障,自古以来,匈奴、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狩猎。这些岩画虽然线条简单,但细腻真实,将人文之初的追求和追求创造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实为一个罕见的艺术宝库。这生动说明( )
A.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
B.生产和劳动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
C.文化先进与否跟生产力水平没有关系 |
D.人类文化的内容和主题具有普遍的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