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
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在黄浦江畔缓缓落下。本届世博会的定位是
“简朴而不失亮点、热烈而不求奢华”,奉行“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的原则,以充分
体现科学办博、节俭办博。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办世博?(14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
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
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
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
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12分)
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开园,国内许多城市出现孕妇提前剖腹生产, “世
博宝宝”扎堆出生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 ( )
A.表明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而社会发展规律是主观的 |
B.表明规律有时是可以被改变的 |
C.违背了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
D.是立足主观愿望改变规律的表现 |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
诗说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的 |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
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 )
A.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