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万件、80元、800万元 |
B.10万件、40元、400万元 |
C.20万件、80元、1600万元 |
D.20万件、40元、800万元 |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进,以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耕地,淡水等资源性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等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涨。同时,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濒发,给农户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1)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10分)
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农业科技创新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2)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32分)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12分)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2)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10分)
观察图9政务微博的出现
①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方式
④形成了监考的网络舆论环境
A. 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回答问题。
1.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够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融入创意元素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B.用创新劳动提高文化商品的价值量
C.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
D.依靠新颖的设计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2.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体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A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