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关于运动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A.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辩证法、形而上学、诡辩论
C.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D.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之所以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是因为
A.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B.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其实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目的性
“少年安能长少年,沧海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