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见解摘录。这些见解都蕴涵一定的哲学道理。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这些观点,并在表格右侧写出相应的哲学原理。(8分)
学习有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等环节,其中高质量的听课最为重要。课堂上认真听讲一分钟,胜过课下自学 10分钟。 |
|
同样是做练习,方法不同收获也不同。提高作业的效益,应当在做习题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同类题目的共性,做到触类旁通。 |
|
情绪、精神状态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学习很必要。 |
|
学好知识,实验操作和社会实习很重要,通过这些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学以至用。 |
|
如果我们把“道路”一词拆分为两个方面,将“道”比作“人生的大方向和趋势”,把“路”比作“生活的途经”,那么下面关于这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道”和“路”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②“道”和“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道”和“路”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④“道”和“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 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当你贫穷吃惯了草根绿叶的时候,你会感到肉是美味的,当你富有吃惯了大鱼大肉的时候,在偶尔一天吃到绿叶的时候,你又会觉得绿叶是美味的。从哲学上看
①美味的东西是因感觉而存在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事物的质变是以量的积累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既要看到事物的前进性,更要看到事物的曲折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11我的幸福公式”登上新浪焦点专题榜,以下是一些网民的“20ll+?=幸福”的幸福公式
网民“天天美食”:2011+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 网民“劳动致富”:2011+找到工作+涨工资+不拖欠=幸福 网民“难得一笑”:2011+有车有房+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 |
这表明:①幸福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②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③人们的幸福源自需求的满足;④幸福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