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被誉为西部歌王。当记者询问王洛宾,他那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阿拉木汗》、《大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为何那么感人,他坦然表示这些歌曲并非他的原作,而是经过采风、改写以及艺术加工而成的。 他谦逊地说:“真正的功劳应属于那些民间音乐家,假如没有他们写出那么美的旋律,我也无法把它们艺术加工、改编出来”。王洛宾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A、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
B、文化创造者应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能否为人民大众所需要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民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澳门文化的丰富内涵中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又有以近代西欧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渗入,既有中国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的鲜明特征,又有以葡萄牙文化为主流的南欧文化的不少印记。人们在评价澳门文化时总是习惯地说:“华洋杂处”、“中西合璧”。这说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融合,逐渐趋同
B、外来文化能否起积极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国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B、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C、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趋同
D、不断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