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4分)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1.①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2分) ②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分) 2.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分)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2分) ③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求用海纳百川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的原则。(2分) 【解析】 1.本题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节日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等方面回答。 2.可以从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

①实用性   ②理论性   ③整体性  ④尖端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查看答案

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查看答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