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分)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3分)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分)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3分)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3分) 【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 1.可以从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两个方面。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回答,没有难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4分)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6分)

 

查看答案

“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总的来说,具有______特点。

①实用性   ②理论性   ③整体性  ④尖端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查看答案

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