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0分)材料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文化软实力...

(10分)材料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因身份证”。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只能靠文化来产生。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出建议。

 

①我们要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1分)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1分) ②我们要立足社会实践,(1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1分)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提高文化创造力。(1分) ③我们要扩大中华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1分)加强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发挥文化的影响作用,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1分) ④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1分)推动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养人才,(1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1分) 【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知识的理解。可以从尊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立足社会实践、加强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交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等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材料三: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已成为越来越鲜明的时代符号。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哪都能找到雷锋的痕迹。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粮神的鼓舞下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焕发出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查看答案

(6分)材料二: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

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

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运用所学公民、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

与公众实现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查看答案

(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1月4日,《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发挥好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组织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服务,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条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睦相处,尽早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决策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2011年,外形酷似ATM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出现在北京街头。将市图书馆“一卡通”插入读卡口,只需几十秒,图书便能捧在手中,且在任何一台自助图书馆都可“通借通还”。这种做法有利于

①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④传播和普及各种文化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广东省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湖北省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开展了“红歌传唱,童心颂党”等活动。两省的做法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培育“四有”公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C.发展大众文化,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D.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