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材料: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

 

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每点3分) 【解析】本题以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指导原则。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召开各种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和论证会,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对国务院编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规划纲要草案于2011年3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根据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做了38处修改。3月14日人大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高票获得通过。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9分)

 

查看答案

背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某校高二(11)班的学生在学习《经济生活》“劳动和就业”知识时,针对党和政府提出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生。

他们首先对某社区居民下岗事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032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9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163人 约占42%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人员

306 约占 73%

 注:他们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技师、缝纫工却后继无人;有的企业需要的某种高级技师出万元月薪都难聘到;有些大学生非国有单位不去、非管理岗位不去,脏、累、重活不干。

1.上述同学调查、了解到的信息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如果你是研究小组成员,请你就如何促进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2分)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代表们坦陈“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就业比重等三项指标没有达标。这体现了(   )

A.政府实行重大决策民主评议制度

B. 人大代表对政府行使质询权

C.人大代表通过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 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查看答案

某家庭共有闲置资金10万元,其投资理财方案如图1所示。该家庭理财方案的特点是(   )

6ec8aac122bd4f6e

①用了多种理财方式,资产组合合理

②偏重于风险资产投资

③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④储蓄和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偏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

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

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

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