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

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消极被动的

B.无形的

C.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有形的

 

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的人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C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6月24日晚在悉尼隆重开幕。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与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交相生辉,使澳大利亚人民进一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1.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

A.文化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D.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中国和很多国家都重视举办文化年活动是因为

A.经济是文化和政治的体现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查看答案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某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围绕“雷锋精神伴我们成长”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一并参与其中。

【寻访雷锋成长的足迹】

第一小组的同学了解到,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然而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解放后,他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并成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他从事的是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驾驶员等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省吃俭用捐助受灾群众;利用休息时间到车站扶老携幼;出差时,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但做了好事却从不留姓名。1962年,22岁的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

【追求雷锋精神的价值】

    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在时尚嗅觉敏锐的年轻人中间,一股“雷锋热”又悄然兴起:雷锋帽、大茶缸子、帆布绿背包,这些曾一度被封上“老土”标签的玩意如今又刮出了时尚风,由于供不应求,几家大型电子网购网站甚至打出了“雷锋帽”售罄字样。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甲同学说:“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奉献,学习雷锋不应单纯着眼于经济利益”。

乙同学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利用雷锋的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

【呼唤雷锋精神的弘扬】

半个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各条战线上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愿我们学雷锋不要停留在3月5日“学雷锋日”,不要停留在一阵风一阵雨的各式活动上,更不要让世人发出“把异乡出现的‘洋雷锋’找回来”的感叹!

1.该班学生探究的主题蕴含了哪一个唯物论的道理?材料中雷锋的成长足迹对你有何辩证法启示?(8分)

2.请选择一个你所支持的观点,并进行文化论证。(4分)

3.第三小组的同学根据本次探究的主题,设计了几条宣传标语,请你帮助完成下列表格,在序号对应处填上宣传标语或具体原理。(6分)

标语

依据的教材

具体原理

服务校园,奉献社会,做公民道德的践行者。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查看答案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无论采用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都存在着分权和制衡。源于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原则,在今日美国政体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1.在美国政体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如何相互制衡的?(3分)

2.我们该如何评价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中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原则?(9分)

 

查看答案

地铁南京南站展厅一面巨大的 “爱墙”默默注视着南来北往的乘客,这面墙上铭刻着4000多人对于爱的感悟。近看可以看到每一个句子,而离开一定距离看,4000多条爱的箴言又汇聚成六幅捧着爱心的双手画面。爱的内涵,不再局限爱情之爱,还包含了亲情友情之爱、民族国家之爱、人类自然之爱。

6ec8aac122bd4f6e

爱墙上有知名作家、书法家、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对爱的感悟,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余光中“从爱出发,终会抵达”;白岩松“远看是佛,近看是爱”;敬一丹“爱是心与心的呼应”;某校初二学生“爱,就是我把大部分薯条给他,但是不介意他是不是也把大部分薯条给我”;有个一年级小学生夹杂着拼音写道“妈妈的ai,xiang可乐,甜甜的,真好he呀!”;拉贝的孙子用德文写下了“在灾难的时刻,离开朋友是不合适的。”……

1.请体悟“爱墙”的文化意义。(6分)

2.“不同的人对爱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请你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进行辨析。(6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但是微博也出现了低俗化倾向: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论借助微博传播……

材料二:社会上对青少年上网问题,有下述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选自“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公益广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怎样引导微博健康发展?(6分)

2.结合材料二,探讨青年学生解决上述矛盾冲突的办法: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论证。(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