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人的价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了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①③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

A.社会历史性特征

B.实践性特征

C.阶级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查看答案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生活处处有哲学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语言的含糊性④研究哲学问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

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

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

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 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