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维持在8%-9%...

材料一: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维持在8%-9%,。今年经济的亮点不在于速度,而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良性指标的优化,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明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其中,内外需中以内需为主,内需中以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

材料二:尽管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4年和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去年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同时城乡居民由于对医疗、养老、教育的担忧从而不敢消费,导致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奢侈消费、单方面追求物质消费、攀比等消费行为的存在,不仅错误引导了经济发展,而且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8分)

(2)请你结合材料说明,为了使消费更好的引导和促进生产发展,我们该怎么办?(6分)

 

(1)① 消费反作用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过程顺利实现② 新的消费需求出现,对生产的升级和调整具有导向作用③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可以带动一个新型产业地出现和成长④ 有利于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地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每点2分,共 8分) (2)① 缩小或平衡城乡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2分)②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分) 【解析】本题以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消费与经济知识的理解。 (1)本题要求回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是要求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一个新型产业地出现和成长,创造新的劳动力角度回答。 (2)使消费更好的引导和促进生产发展可以从缩小或平衡城乡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原则等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06年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从年初的60美元一桶,涨到80美元一桶的天价。进入2007年以后虽受暖冬现象影响,原油需求虽有所减少,但原油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一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今后20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L,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0%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一下油价上涨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一下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6分)

(3)你认为汽车产业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产业走出困境(4分)

 

查看答案

消除不良贷款是许多商业银行需要努力去做的工作,这是因为(  )

A.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B.消除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

C.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D.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

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以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为目标,该节目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从2002年到2011年,10场精神盛宴让人们为之悲喜动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向观众推出的100多位人物,有来自民间的人士,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学者,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都以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要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10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 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分)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9分)

(2)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