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山东馆的外形,体现“海岱交融”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外观以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齐鲁青未了”的主题,也颇具齐鲁文化风味。
材料二: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 |
萄牙 |
里斯本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99 |
中国 |
云南 |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
2000 |
德国 |
汉诺威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 |
日本 |
爱知县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2008 |
西班牙 |
萨拉戈萨 |
水与可持续发展 |
2010 |
中国 |
上海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1.(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9分)
2.(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9分)
材料一:201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日本为18.5%,而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这个比例偏低。截至去年,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近507亿元,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8%,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有关文化的内容单独成段,文化产业也随之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
材料三: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2.(2)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说发展文化产业有何意义?(10分)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
C.色彩斑澜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
比尔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