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点?(9分)

(2)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6分)

 

(1) 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本源的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分) 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分)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3分) (2)材料三把具体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源,是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3分) 两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3分) 【解析】本题以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观点知识的理解。 (1)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理解了材料便没有难度,要求学生区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难度,二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

①主观能动性    ②直接现实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

A.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B.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活动

C.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D.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查看答案

人类究竟能否在太空看到长城。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2003年10月,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表示没有看到长城。这体现了(     )

①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   ④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的正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于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

C.真理有时不是客观的

D.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水平认识就不同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C.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D.实践的直观现实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