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

材料一: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用地的大开发,大开放。

材料二:2011年上半年,某市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力而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该市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最低。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市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楼市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该市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大型钢企业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得到了“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该市“行有余力而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分析发展蓝色经济的意见所遵循的唯物辨证法的方法论原则。

(2)联系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该市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1)①遵循了联系的方法论原则,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着眼于整体观念,实现系统优化,“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2分)②遵循了发展的方法论原则。着眼可持续发展,统筹建设和整治,“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用地的大开发,大开放。”(2分)③遵循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 (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该市交通拥堵、楼市虚高、大气污染等严峻形势决定该市必须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首钢退市三大策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科学发展。(3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针对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三大问题采取三大策略,虽导致GDP增速下降,却有利于科学发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 【解析】第(|)问考查对唯物辨证法的方法论原则识记和理解,注意审题。一是唯物辨证法角度,二是方法论原则不是原理。“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 “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用地的大开发,大开放。”;“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这几个关键的语言可以看出是联系的方法论;发展的方法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方法论。只要理解了课本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第(2)问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该市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是因为该市不盲目蛮干。制定正确的策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维护人民的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画《难以跨越的坎》启示我们要坚持(   )

①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坚持主次矛盾的统一

④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的观点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的观点的相同的是

A.前者是客观唯心,后者是朴素唯物主义

B.前者是唯物辩证法,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D.前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的唯心主义

 

查看答案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探讨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查看答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查看答案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