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 )
A.包容性和超前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
文化学者于丹说过:“民族节日是一种信号,让所有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会因为这个时候去共同进行一个仪式。”这表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每个人不管最后走到天涯海角,童年留在你血液中的东西,会对你的一生都发挥作用。”这一观点说明文化对人具有 的影响。 ( )
A.主动自觉 B.深远持久 C.潜移默化 D.受益终生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成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无相关”,被明朝的“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灭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
1.4.《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 )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安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色彩
2.5.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无相关”,被明朝的“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灭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C.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根据此回答
1.2.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C.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3.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这主要表明 ( )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