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然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下列有关教育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
②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发展教育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