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据此回答
1.月亮本是宇宙间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 )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通过看似无理的怜爱与怨恨,把诗人郁积于心的深情浓愁表达得淋漓尽致,无理却又显得有理了。可见,在诗的世界里,“有情”才能“有理”,“情”往往胜于“理”。这一论述说明( )
①文学世界中“情”与“理”始终是直接统一的 ②文学世界中“无理”依据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有理” ③文学创作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其独特方式 ④文学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表明( )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
D.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承认绝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C.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D.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一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主要告诉人们( )
A.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
B.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
C.有了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
D.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