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真理是客观的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启示我们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
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