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某地区,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穷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的索取来摆脱贫困,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通过这些措施,森林和草原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化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地震总是造成众多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能够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了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辨析:地震是不可准确认识的。
材料一 201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时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CPI |
4.9% |
4.9% |
5.4% |
5.3% |
5.5% |
6.4% |
注:通货膨胀一般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如果CPI涨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材料二 2010年10月份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图
材料三 2011年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2个,持平的城市有14个。与5月份相比,6月份环比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增加了6个。价格上涨的城市中,环比涨幅均未超过0.5%,涨幅比5月份缩小的城市有24个。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联系。(6分)
(2)有同学从材料二得出如下结论:既然货币政策不断调整,说明以前的认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请结合认识论的知识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评析该观点。(6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关于创新,下列观点表述正确的有
①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创新就要使实际与思想相符合,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创新就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④创新就要否定一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张海迪、杨利伟、郭明义……虽然他们生活年代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感人的事迹不同,但他们却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心怀共同的坚定理想信念。可见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
C.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