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
④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相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2011年6月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落下帷幕。我国杭州西湖以全票赞成顺利通过审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是因为它(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一定社会群体中时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③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