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相互吸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总揽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华文化还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深深融汇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胸怀,批判吸收。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同时,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①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古代思想家各有所尊,互不相害;在中国古代,各种宗教可以并行流传,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文化和谐相处并在求同存异中得以发展。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本土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交融会通,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得以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还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切不可只空谈理论。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查看答案

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①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③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增加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查看答案

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