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无论是“拾荒阿婆”陈贤妹、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吴菊萍,还是扶助摔倒老人虽被冤枉却依然无悔的大巴司机殷红彬,他们在危急关头出手救人皆发自内心、出自本能。“真正的善举来自于内心的道德良知”这句话表明
A.人类意识可以外化为客观的物质活动 B.有些意识活动是纯粹主观自生的
C.外在的物质活动是对内在意识的反映 D.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
2011年有关部门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得了多项成果,并陆续发布。这些成果对于我们以后深入研究月球有很大的帮助。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两分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使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