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日报》报道,与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一般偏低10至20个百分点,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平均消费率多年在低位徘徊,大体在60%左右,消费率偏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从目前的经济周期阶段性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来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说明消费率偏低的不良影响。(9分)
图一:
图二:
(1)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2分)
(2)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5分)
手机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2011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8.89亿。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供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手机价格对老百姓越来越具有亲和力。
(1)结合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请你说说手机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有哪些?(8分)
(2)面对激烈的价格战,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办?(9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某校学生就本校中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一 学生生日宴请:90%以上学生过生日都要相互宴请,购买礼物赠送,而且宴请规模、赠送礼物程度呈扩大趋势。平时节日:98%以上同学都互相送贺卡,且贺卡档次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贵。原因:同学们都这么做,不请不送丢脸面。
材料二 中学生个人消费情况:手中的电子词典100%,手机、MP3达30%以上,电脑达35%,而且电子装备呈现普遍化、个性化特点。生活消费:饮食占20%,服装占40%,文化书籍占5%,零食、玩具占35%。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很多只用过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原因:“人有我必有”、“人无我也有”。
通过对获取材料的分析研究,学生小王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现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生的上述消费行为受到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3分)
(2)作为中学生,小王决定写一封倡议书,倡议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请你帮助他列出倡议的要点?(4分)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甲乙两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此商品,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原因是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富有需求弹性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低于乙企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D.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