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2年一些热词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他们...

2012年一些热词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并走访相关新闻媒体和收集了各方反应,并讨论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就此提炼了以下热词。请你也参与其中。

【热词一“转型”】

"2012年经济增速调低为7. 5%,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使同样的经济总量能够换

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百性得到更多的实惠.”

媒体评论 7.5%的增长目标,看似慢,其实快,慢贷拼目对于粗放式发展方式而言,快是湘在经济结构调整后经济发展更加强劲;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还有利于纠正一些地方只盯住GDP而忽视解决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问题,向全社会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应更加注重民生质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结合媒体评论,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6分)

【热词二“拍砖”】拍砖是指在现代网络的BBS上发表批评和反对的意见。

“网上有‘拍砖’的声音,是正常的事情.群众许多批评的意见值得政府深思。政府重视和决定的许多重大问题,经常是从群众‘拍砖,里头得到的。”

媒体评论:政府的坦诚和善于纳谏的政治胸怀,不仅塑造了开明政府、透明政府的形象,更能提升决策质量.有了开阔的胸怀,就能得到发展智慧;一个社会能保持虚心姿态,就能阔步前进。在中国,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经得起大众的考验、民意的过滤。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坦诚和善于纳谏的政治学理由。(6分)

【热词三“教育”】

“大力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媒体评论: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

(3)谈谈你对材料中“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的哲学思考。(6分)

 

(1)①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现经济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②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④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实现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三点即可)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工作必须要符合民众的意愿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分) ②政府坦诚和善于纳谏,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权为民所用,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4分) (3)①实践决定认识源于实践并受实践检验。“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源于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的成功实践并受其检验。(2分)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大国的崛起。(2分)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教育先行”为“大国崛起”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3分)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国崛起,教育先行”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有利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收入与分配、政府以及实践、联系、发展等知识点,第一问:从收入与分角度分析国家应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考生可以从财政的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实现公平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政府坦诚和善于纳谏的政治学理由,主体是政府,原因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科学发展观以及民主决策的意义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三问:“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一结论的哲学思考,考试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收入与分配、政府以及实践、联系、发展等知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某种“无稽之谈”。  

(1)村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4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8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2年夏天,“去西湖边‘看海’”、“到武大操场游泳”、“到成都也能看海”等字眼,成为网民调侃的灰色幽默。6月23日,暴雨中的北京再次登上了众多境外媒体的重要位置。BBC、《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推出“水漫京城”的图集,在时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看来,那场大雨后,“全世界都看了北京的笑话”。

材料二,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换句话说,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面。城市“逢雨必涝”的背后,虽是极端天气作祟,但更多的是与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防汛排涝跟不上以及盲目扩张不无关系。我国城市“逢雨必涝”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的背后,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再次,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1)据此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过去“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制度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2003-2011年,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6分)

 

查看答案

备受社会关注的“PM 2.5”(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一词首次出现在2012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间引起各方热议。这一事件,体现了 (  )

① 政府坚持科学执政                   ② 政府逐渐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③ 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④ 政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老百姓对人大代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提案,到代表们的收入、职业、着装等,都通过各种媒体频繁曝光。对人大代表关注度提高是由于(  )

A.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           B.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

C.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人大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机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