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有人算过,比尔盖茨每秒钟进帐2500美元。但他没有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帐。...

有人算过,比尔盖茨每秒钟进帐2500美元。但他没有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帐。他在42岁的精力旺盛时期,却悄然地“退居二线”,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B.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解放思想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         D.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选体现的哲理,而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不是哲理。故D项错误。题中比尔盖茨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说明比尔盖茨重视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本题选B项。A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创新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据此完成题

1.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这就启示我们(    )

A.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C.有科学理论指导,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D.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2.在回答记者关于老家的提问时,莫言回答说,“在这片土地时感受不深,离开时却魂牵梦萦,尤其我这样写乡土的作家。”台湾作家龙应台表示,莫言得奖,代表着“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②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③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全局与局部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上述有关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矛盾观、运动观、物质观                B.全面观、联系观、实践观

C.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                D.全面观、价值观、发展观

 

查看答案

一家银行办公室的墙壁上写着“99+1=0”,意思是99分成绩加上1分不足,则工作等于0。“99+1=0”作为一种激励口号,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流露出来的“一丑遮百俊”的思维主要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相互关系原理(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内因和外因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据此回答题: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是要人为抑制经济增长。这告诉我们(  )

A.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辨证统一的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  )

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         ②对立统一规律  

③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图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表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2012年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关键是政府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协调起来。

材料三:历史表明,福利水平过低,人民难以合理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不一定稳定;福利水平过高,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并会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福利”亦福亦祸,人难以把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表1的经济信息。(6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11分)

(3)运用规律的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