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① 联系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实践的观点 ④群众的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面各项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日事人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成语“格物致知”源白于《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的思想
①属于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 ②与“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寓意相同
③体现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