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 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③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我国 “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列古语、成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
② 吐故纳新,革故鼎新——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③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