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 年9 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 年9 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12分)

 

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3分)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分)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3分)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点有:文化创新和实践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从材料来看,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又包括: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克服错误倾向,确定知识点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的文化创新的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2011西安园博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会徽和吉祥物均命名为“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理念为“绿色引领时尚”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2011西安园博会是推广展示陕西西安现代、绿色、时尚、美丽新形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800多万西安市民正伸出双臂,拥抱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一届有创意、有特色、水平高、影响大的世界园艺盛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说明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9分)

(2)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意义。(6分)

 

查看答案

2011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文化”成为世界的话题。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加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了炎黄子孙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0分)

 

查看答案

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要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和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必须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因为(   )

①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地震、旱灾、涝灾……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B.中华民族精神是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

C.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D.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