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西周末年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 以...

西周末年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

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

这样的“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丰长”。如果“去和取同”,那就离灭亡不远了。

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发展   ④矛盾的同一性以对立性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以对立性为前提,④正确;“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丰长”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③正确;该题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不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故①②不符合题意。因此该题选D。 考点:矛盾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军事专家指出,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较长时间完成。可见

①新出现的事物作为新事物的成长有一个过程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按规律办事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下列与此倡议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①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②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③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④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2年1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回答问题。

1.李克强说,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是

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②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李克强强调:改革要探索,探索过程中,要扫雷,要排除荆棘,要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其中的哲学依据是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④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李克强不完全赞成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并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下一步的改革更多方面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下列对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改革就是培养人们面向现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据报道,一枚在西伯利亚科雷马河的永冻层已经封冻了三万年的种子,被俄国科学家在培养皿中成功复活,并种出了一棵水果树苗,创下复活最古老植物种子的纪录。这一科学成果说明

A.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查看答案

在《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有这样的记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说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都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③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