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据此回答题。
1.“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大家以前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但在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已经确立的今天,人们把这一口号改成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这一变化
A.否定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看到了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
C.使文化的功能得到强调和尊重 D.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自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传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大新闻媒体派记者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等,和工人、农民、教师交朋友,采访报道了许多鲜活的新闻。群众也从这些新闻报道中,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增强了对我国国情的认识。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新闻记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造出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①文化生产力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与此道理相似的是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
B.谁持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雪莱观点:
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夸大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B.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B.辩证法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D.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诗人张若虚留下了孤篇横绝《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
B.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C.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