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本地经济,县政府多次组织大批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理论,并到周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逐渐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和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了“主攻工业,大力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对发展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允许看,不争论,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倡大胆试,要敢为天下先。兴办了全县史上第一个外资企业,对县里唯一的中型国企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长期亏损、产品又无市场的小型国有企业或实行停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实行联合、兼并。依据县情,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该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材料: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针对材料中发展观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4分)
2012年9月21日,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2012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已制定未来三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八项计划,将投资20亿元对八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八项计划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资政服务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数字人文建设计划。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8分)
(2)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学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6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这个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的变化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后来发回的类似远古河床的照片,证实了科学家们关于火星上的水流存在的假说。材料表明(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
③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