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实现文化在创新中发展。(13分)
材料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2)有人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3分)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医学大奖。为了攻克疟疾,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先驱性地发现了 “青蒿素”。屠呦呦的事迹启示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灵感是发现青蒿素的直接来源
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与题目题意相符合的是
A.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 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C.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D.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广东某中学每年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么做的依据在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两大客观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的规律
C.阶级斗争规律
D.价值规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