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夺受众眼球,部分媒体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一些媒体尤其是部分网络媒体,充斥着大量荒诞、变态、暴力的内容,有些传统主流媒体也受到了污染,或者在新闻标题上失实,或者在情感上产生误导,或者对一些消极、负面的内容不加选择地曝光,放弃了引导社会舆论与提供积极有效信息的责任,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上述现象( )
A.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的表现
C.说明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
D.说明许多文化产品以大多数人的口味为基础,雅俗共赏
2011年11月2日,以“拥抱民俗、快乐民众”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安徽民俗文化节在铜陵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举行。惠民、乐民、受欢迎的民俗反映着生动的生活情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让民俗回归民众”是本届民俗节的一大亮点。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直接创造者
③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人民需要的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民间有一句俗语,“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不少人还认为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这表明( )
①饮食文化中也存在落后文化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不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下列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置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年1月1日,是我国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在这一天,喝腊八粥是中国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祈求丰收和吉祥。自此,各地老百姓拉开春节的序幕,开始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这说明( )
A.文化对社会活动和人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2011年10月27日,包括美人观音、反弹琵琶和飞天等在内的60余幅莫高窟壁画艺术作品在德国展出。莫高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化石”,其壁画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跨越了8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释迦牟尼塑像,斜披印度袈裟;北朝时期壁画和雕塑中的人物体态健硕,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壁画和雕塑中开始具有中原汉人的风貌;元代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莫高窟人物形象的变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历史的继承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独特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