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类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重组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成长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完成创业期和成长期过渡的出路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不转则退。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化解危机,需要利用好政府出台的各项有力措施,更需要自我解困。只要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就能实现浴火重生。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小企业的成长之路。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小企业只有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4分) (2)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中小企业既要勇于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又要鼓足勇气,积极寻找发展出路。(5分) (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促成飞跃。(5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知识点范围限制是发展观,发展观中的原理方法论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中小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浴火重生,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展观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财力薄弱,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采取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围绕实现“国强”而努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家日益向着强盛富裕的方向前进,但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不协调,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地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条件基本成熟,也标志着我党将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政策转变的正确性。(9分)

(2)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国强”与“民富”之间的关系。(8分)

 

查看答案

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本大题11分)

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

请运用认识论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查看答案

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联系材料,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12分)

 

查看答案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的道理的?(15分 )

 

查看答案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材料三: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观点?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