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博客不在多,有激情就行;内容不在深,无堆砌转载就灵。”“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在网络上的流行,说明( )
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
①否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③夸大思维的作用 ④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