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经过三个月的寻访和展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下列成语诗文中与“教师美德感召力”反映出文化对人影响特点一致的是
①耳濡目染、孟母三迁 ②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告诉我们,在我国
A.公民的法定政治权利是不平等的 B.文盲是无法履行政治义务的
C.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是由个人素养决定的 D.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种观点体现了
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
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把握现象,也要把握本质
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包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①能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是因为社会意识对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③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④抓住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一只驴帮主人驼盐,在过河时摔倒水中,起来发现货物变轻了。驴得到了经验,货物从水中出来就会变轻。第二天,驴帮主人驼棉花,过河时故意摔倒水中,没想到货物加重,淹死在水中。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一个人要与时俱进,否则容易被淹死在经验之河中
④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西周末年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这样的“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丰长”。如果“去和取同”,那就离灭亡不远了。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发展④矛盾的同一性以对立性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