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2年2月11日,记着从京津沪渝创业产业协会获悉,为了进一步交流各自的文化产...

2012年2月11日,记着从京津沪渝创业产业协会获悉,为了进一步交流各自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纷纷拿出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举措。以北京为例,总体规划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体措施有:第一,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文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促进首都文化资源整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100亿元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发展。第二,到2020年将建50各演艺集聚区。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公布演艺区规划,宣布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12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北京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中坚持以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3分) (2)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北京市促进首都文化资源整合体现了这一点。(3分) (3)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北京市以原有的资源为依托建立演艺集聚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 (4)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为促进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为背景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首先要全面把握题中北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推进创新,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辩证的否定要求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首都文化资源整合,体现了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同时还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 考点:唯物辩证法原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2011年4月,中国共产党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我党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中共中央同时决定:成立党的文件起草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了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决定》作出325处修改。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同时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新期待,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党坚持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为提振经济、摆脱危机,2012年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材料二  A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当地中小企业曾凭借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蓬勃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市企业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挑战。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劳动力培训,通过财政作用激励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努力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等知识,简述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理论依据。(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对A市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

 

查看答案

“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而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这是《桓公知士》中,齐桓公对大臣们阻挠任用宁戚为齐国大夫所做出的答复。齐桓公坚持将宁戚“以为卿相”,并在其辅佐下成就了霸业。这则故事启示人们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要

A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C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抓住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

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10分)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思路。农业现代化,政府有望加大扶持力度。

材料一:2011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表

农业科技贡献率(%)

每万农村人口中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

发达国家

中国

发达国家

53

70—80

1.7

40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2009年提高到48%;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比较优势效益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的基础,而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2)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民增收的意义。(9分 )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的角色。(1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