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他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关系的?
从“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飞行成功。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夸父计划”拟定在2012年进行发射,2013年则计划独立开展火星探测,2020年还计划建立有人值守太空站。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会不断深入”。
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A)与错误(B),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都是运动。
5.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
6.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改变规律。
7.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能直接促进事物的发展。
8.意识、认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9.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0.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州八号”飞船与“天空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换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A.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
B.人们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地震、海啸等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灾害的快速反映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A.地震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B.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C.人们的认识能力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凹曲面及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并不等于180°。这说明
A.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难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