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

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规律,使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C.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A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规律,B观点错误,要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题干说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是我们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C观点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故答案应选C。 考点:规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说明(    )

A.“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B.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D.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查看答案

辛弃疾在《木兰花漫》中言到:“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B.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C.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查看答案

近些年,世界华人青少年经常举办中国民间艺术、礼仪、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等活动。他们深情地说: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的变化

③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鸟巢体育馆       ②十八大报告内容      ③生产力

④科学发展观       ⑤黄河                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