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政府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材料二 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并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14分)
(2)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12分)
不同时代的榜样既具有特定时代的“粉丝”群体,又因其精神传递着某种积极的价值而得到后人的认可并延续其影响。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来体现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相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相融合。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核心是“真实”。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①现实是文学创新依据,魔幻是归宿
②魔幻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方式,现实是归宿
③发挥意识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为现实
④魔幻手法是主观的,现实的内容是客观的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主观亮度。由此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医道之学,西医学是医技之学,医道之学是人学,医技之学是科学。几千年来,中医学坚持以人为本,处处都有“道”的内涵。“医道”是中国特有的“儒学”、“道学”、“医学”三合为一的结合体,是中医学的灵魂。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