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节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舌尖上的中国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度、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简述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0分)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6分)

 

(1)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 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2分)。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2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白觉选择性。倡导“光盘”消费目的在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4分)。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倡导“光盘”,表明人们认识到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3分)。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人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倡导“光盘”消费,有利于人们绿色生活,绿色生产(3分)。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立足实践。 ②发挥正确意识(正确认识或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③重视量的积累,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2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限定的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是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这一知识点主要包括:文化创新的实质、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等。其次,需要学生带着这些具体的知识点去深入分析材料,并能从材料中找到答题的突破点。最后,还需要学生将具体知识点与材料结合起来,阐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怎样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材料从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等方面展开叙述,完成作答。 本题要求学生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方法论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学生所提建议是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的且有利于反对浪费现象即可。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的途径、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政府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材料二  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并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14分)

(2)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12分)

 

查看答案

不同时代的榜样既具有特定时代的“粉丝”群体,又因其精神传递着某种积极的价值而得到后人的认可并延续其影响。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来体现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相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相融合。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核心是“真实”。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①现实是文学创新依据,魔幻是归宿  

②魔幻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方式,现实是归宿

③发挥意识创造性就能将魔幻变为现实

④魔幻手法是主观的,现实的内容是客观的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通常望远镜的视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但我们的眼睛不可能看清成像比视神经细胞更小的景物,在一定的物镜口径条件下,单纯增加视放大率不会看清更多细节,反而会降低主观亮度。由此可见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C.物质的有规律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D.规律的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查看答案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