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在“十八大”召开之际,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社会调研我参与,我为祖国...

在“十八大”召开之际,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社会调研我参与,我为祖国献计策”的社会走访活动。

走访活动一:社会民主渐完善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的起草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

走访活动二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结合材料一,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3分)

(2)根据表格提供的文化发展相关材料,填写对应的政治生活道理。(6分)

文化发展相关材料

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①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③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1)①《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1分)②中共中央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1分)③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体现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2分)(从其中任何一个角度回答都可得分)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③政府履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发挥管理与服务功能。(2分) 【解析】试题解析:第(1)问,此题考查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识。解答此题关键明确材料信息。《决定》的起草和通过,可见党的核心地位。决定出台过程可见党的执政方式和我国的政党制度。第(2)问,主要考查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①表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维护。②表述了党的职能和地位。③表述了政府的职能。总之,如果以后涉及到政党之类的试题,考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的政党制度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材料具体的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执政方式、我国的政党制度、政府的职能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山东省不断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 200亿元,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GDP的比重仅为3.12%,距离5%的支柱产业标准还差近2个百分点,而且75%以上的增加值来自传统产业,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核心文化产业比重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材料二  入世10年以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1)结合材料一,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山东省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降低进口关税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6分)

 

查看答案

 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查看答案

漫画《洗澡》启示我们(  )

满分5 manfen5.com

①文化交流应该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抵制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

③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文化差异是制约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障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13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

有量(万辆)

GDP

(万亿元)

人均收

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2005

600

16.0

6 179

5.62

2007

1 149

20.9

7 668

6.70

2009

1 947

30.1

10 271

6.31

2011

3 443

39.8

14 394

7.54

2013

4 322

47.1

16 241

10.40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分)

 (2)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12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2009—2012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60%、37.30%、51.60%。

(注: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的消费率分别为87.7%、80.7%、78.6%,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7%左右,而我国消费率仅为49.6%。)

材料二: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国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亿元。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仅占城乡居民消费总额的10%左右,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