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发展。
材料一 1978年,国有企业开始改革,当时明确提出不搞私有化,但要改革指令性计划体制,发挥市场对国有企业运行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的运行由完全受制于指令性计划,开始转为受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
1992年,党的十四大终结了计划与市场之争,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终于挣脱指令性计划束缚而逐步走向市场。
1994年,国务院启动了百户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为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003年始,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经营业绩考核与年薪制,以产权多元化为基础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革,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完全进入市场。
2003—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从15万户减少到14.5万户,中央企业由196家减少到117家。但国有企业在石油、电信、电力、军工等行业的比重达90%以上。国有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材料二 国有企业经济势力发展壮大的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苛责:长期重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忽视国有企业的价值感召力、文化吸引力建设,社会声誉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企业自身诉求和公众需求时有不一致,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环境保护、合规经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没有责权明确的公共关系管理体系,部分企业与民众沟通不畅,时常因为减薪裁员、经营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陷入舆论困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应如何突破这种舆论困境?(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消费比较表
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
材料二 城镇在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靠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材料三 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美国政府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引导,导致城镇化自由放任发展,历史上一度产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与之相反,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却充当了城镇化“主角”,强制征地、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时有发生;进城农民在就业、养老等诸多领域无法享受市民待遇……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角色应如何正确定位?(6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表
注:税收弹性系数一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材料二 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消费的比重。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率由60%以上降至目前不足50%;而目前世界平均消费率却为79%。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状态,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结合我国税收弹性系数现状,分析“放水养鱼”改善我国消费状态的合理性。(9分)
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之所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
①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往往会被滥用 ②限制和削弱权力才能保证权为民所用
③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权力监督体系 ④制度能够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预防腐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环节。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民主决策。以下有利于政府实现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政府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②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④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微博,一种仅仅140字的互联网文字应用。政务微博,力行“织博为民”,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促进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B.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C.增强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 D.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