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欧债危机依旧加深,全球经济低迷,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新“四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扩大内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持续稳中有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消费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的经济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10分)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 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11月份家庭收入 |
11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11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
||||||
父亲工资 |
母亲工资 |
生日请同学吃饭 |
同学互送礼品 |
买个性化服饰 |
买MP3 |
自己伙食费支出 |
向父母要 |
向别人借 |
1200元 |
960元 |
350元 |
80元 |
200元 |
150元 |
620元 |
1000元 |
400元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8分)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3分)
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冬天黄瓜比夏天贵——供求决定价格
B.制售伪劣产品被淘汰——诚信关系企业成败
C.不看广告看疗效——消费的从众心理
D.学生购买平安保险——保险是稳健的投资
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作为理财方式各有利弊,认清其特点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下面对各种投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A.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能抗通货膨胀
B.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到期偿还本金
C.债券:稳健的投资,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D.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假如2013年中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而消费价格指数为5%,同期居民储蓄仍然大幅增长。对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合理解释是( )
①人们要应对未来住房、养老等支出 ②居民的消费趋于饱和
③居民投资渠道多元化 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两次降低存款利率,并于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这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 ②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③抑制各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 ④减少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