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前社会问题多发凸显,食品安全、社会分配不公、房屋拆迁,交通拥堵、医患纠纷等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对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和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材料二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民意的标尺上,镌刻着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对未来的希冀。面对新时期民众的新诉求:物价、住房、分配、上学、就业、养老等问题,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给予了高度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党和政府、社会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要求。(8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理解。(8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2011年4月,中国共产党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全会将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我党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中共中央同时决定:成立党的文件起草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了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决定》作出325处修改。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同时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民族人民精神生活新期待,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党坚持上述做法的依据。(12分)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2年1月4日,《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要发挥好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组织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服务,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条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睦相处,尽早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决策的重要意义。 (12分)
2013年9月16日,美元兑换欧元的汇率为100美元=75欧元。假如某一天,汇率是100欧元=120美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升值了 B.美元升值了
C.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上升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先生和王先生是儿时的伙伴,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下面是他们两家的家庭消费情况。
李先生有自己的公司,妻子是某企业的部门主管,女儿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顾问,一家三口收入很高。他们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别墅。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租赁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
王先生一家四口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王先生在市场经营一个生肉摊位,他妻子在私企打工,夫妻二人都没有养老、医疗等保险。家里有点钱也不敢乱花,总是存起来以备后需。但在两个儿子的学业方面,王先生却很舍得投入,给大儿子请家教,让小儿子上英语辅导班。
(1)结合材料,分析李先生和王先生两家的消费水平受什么因素影响?(5分)除此之外,请说明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还有那些?(2分)
(2)请根据王先生家的实际情况,帮助王先生设计一个10万元的投资规划,并说出你设计的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