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16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亿元)

GDP(万亿元)

2006

2566

3003

21.6

2008

4490

4616

31.4

2010

6654

7062

40.2

2012

 

10242

50.8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注: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 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⑵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12分)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下降(2分);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不容乐观(2分)。 (2)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 ④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驱动。 ⑤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以上每点3分,答对其中任意4点,即可满分,即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本题以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节能减排主要指标为切入口,考查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回答第一问时不仅要领会材料一、二各自所包含的内容,还要注重找出二者的内在联系,还应将注释所反映的问题同样在答案中要有所体现。对第二问要注意题目的限定性,“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是必修1新教材中的新提法,值得关注,组织答案时,应将课本内容与材料有关观点结合起来,从措施上加以落实,注意对所学知识的取舍。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中国百姓来说,“勤劳”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消费享受幸福的生活。多省启动了国民休闲活动,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国民旅游休闲消费活动的开展。(8分)

 

查看答案

营养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碘盐中碘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碘缺乏会造成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而碘含量过高则可能出现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自己成功时说,“作画平时万万千,抽筋折骨亦堪怜。在艰难之时,我追逐着希望和光明。”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努力创造条件,使主次矛盾转化      

D.既要看到光明前途,又要勇于克服困难

 

查看答案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了中国上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纯主观过程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A.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