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改革红利”和“国家利益”关乎国计民生,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

“改革红利”和“国家利益”关乎国计民生,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改革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1结合第一组观点,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并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6

第二组  热议“国家利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灵活主动地维护着国家利益——

人文情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20日对当前乌克兰局势表示高度关切,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在乌克兰的华侨华人大约2万人,中国驻乌大使馆已经提醒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前往事态激化地区;公安部严厉打击301昆明火车站暴恐犯罪分子。

坚定立场:“人民币汇率是一国的主权,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派遣渔政执法船是依据中方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渔业管理活动。”

和谐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12

 

(1)经济生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分)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2分) 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分) ④增加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的民生作用(2分) 哲学道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2分)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2分) (2)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醒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政府通过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3分)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3分)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多极化不可逆转要求,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3分) ④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解读设问,可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配制度、财政作用四个角度加以解读,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的民生作用。 本题第二问,知识限定明确,寻觅社会的真谛,题目类型体现类。体现类的题目要注意根据材料准确提取信息,一一对应相应基本理论,即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体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体现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是历史创造者。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行为主体政府,问题指向政府维护国家利益。关于政府措施类的题目,政府的原则和职能必不可少,同时由于涉及国家利益,必须突出我国的外交政策,同时还涉及走和平法发展到道路、当今时代的主题,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醒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政府通过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多极化不可逆转要求,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配制度、财政作用、政府的原则、职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当今时代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201416日,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在合肥召开,会上指出,全省美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已编制完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驱动美好乡村

科技创新是驱动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为目标,作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土地流转,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在科技驱动下,美好乡村建设将成为城乡联动的载体、生态文明的窗口。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经济意义。8

保护传统村落安徽城乡建设一体化、城镇化加快了安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安徽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安徽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慢慢被人遗忘,江南玉米之乡的歌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凝聚着安徽人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安徽精神,是安徽人精神坐标,也是维系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纽带。安徽各地在中心村建设上规划上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彰显多样的乡村自然文化特色。

2结合材料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活依据。12

享受美好乡村

美好安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安徽美,还要不断提升安徽人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安徽人是如何享受美好乡村提升审美素养的?8

 

查看答案

当前我国改革到了攻坚时期、爬坡时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所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进改革,要迎难而上,绝不能瞻前顾后,畏惧不前。这启示我们要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果断抓住时机,以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深化改革,积极调整经济基础中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部分

A.        B         C         D②④

 

查看答案

如果你认真观察过螃蟹,就会发现:篓子里面放上一群螃蟹,就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最后没有一只能爬出去的。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获得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

遵循管理规律,明确成员分工和责任

保持有效的沟通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制定激励机制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建立合理的群体素质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        B          C        D①④

 

查看答案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            B            C          D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调整是因为

矛盾具有特殊性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         B.        C.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