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引起下图(P和Q分别表示农产品的价格和数量,需求曲线D到D1移动表示农产品的需求变化趋势,供给曲线S到S1移动表示农产品供给变化趋势,E到E1表示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有
①越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 ②农用土地越来越短缺
③产销的中间流通环节成本降低 ④城镇人口和总人口都持续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仅以做大经济总量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的坐标迫切需要向更加注重全民共享与社会公平的方向位移。
材料一: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画卷
稳物价: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正常生活。
保住房: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收入分配: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就业:中央财政投入42亿元帮和促进就业。
社保: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
材料二:某市政府自落实民生画卷中稳定物价的要求,对大白菜、豆芽和空心菜等4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对此,有人认为政府的“限价令”一出台,菜价应声而落,这才是地方政府的应有作为。也有人认为,“限价令”保卫了市民却伤了农民。这时候谁替菜农着想?看看价格日益飞涨的化肥,看看打着滚往上翻的种菜成本,菜价能不涨吗?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请你就如何“促公平惠民生”建言献策。(15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你对政府出台“蔬菜限价令”的看法。(10分)
(27分)材料一: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证明,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开始进入消费结构巨变期的标志性数据。社会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将会逐步减少,在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享受性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会日益上升。如沪、京、粤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前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历了从“吃”转向“用”之后,又开始从“用”转向住房、汽车、旅游、文化消费。目前沪、京、粤等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1838元、 23200元; 28253元、21984,;30226.71元、22396.4元。这些地区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住房、交通、通讯等消费热点发展。
材料二: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三: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9月份家庭收入 | 9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9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 ||||||
父亲工资 | 母亲工资 | 生日请同学吃饭 | 同学互送礼品 | 买个性化服饰 | 买MP3 | 自己伙食费支出 | 向父母要 | 向别人借 |
1200元 | 960元 | 350元 | 80元 | 200元 | 150元 | 620元 | 1000元 | 400元 |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生活道理?(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2分)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请你对该同学的消费情况提一些合理建议。(11分)
2012年全国各省市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主要有
①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②调节过高收入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
①健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③不断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张红从某高校毕业以后,应聘到一国有企业上班,月薪2 000元。后来,张红从该国有企业辞职后,自己筹资开了一家水果超市,自己从事水果经营,月收入可达到3 000元。在这期间,张红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某基金公司的基金,获利5 000元。张红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分别属于
A.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B.按劳分配、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C.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